書庫 簡介 目錄 A-AA+ 書籤 查字

             

備受爭議的宋襄公之以『讓國之美』開始│24

先秦歷史故事(青禾田講古系列之一)作者:李永田發佈:青禾田講古

2022-8-31 08:57

春秋五霸,以齊桓公威勢最盛;一代霸主的齊桓公,葵丘會盟時,則是他霸主的巔峯。在這個盟會上,周天子派人送來禮物,表示周天子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。會上,齊桓公更是以天子代表的身份,號令諸侯。

然而,光環籠罩下的齊桓公,卻在此盛會上,將自己指定的繼承人太子昭,委託當時比較弱小的宋國的君主宋襄公照顧。宋襄公慨然應允。

為什麼齊桓公如此信任宋襄公呢?說起來,宋襄公也是個有故事的人。

先說說宋國。宋國和其他諸侯國都不太一樣,因為他們是被周覆滅的商國的後裔,其開國君主為商紂王的哥哥,當時號稱『殷末三仁』之一的微子啟。本來商國人的後裔是由紂王的兒子武庚為首,後來因為武庚作亂,周公平定後,殺了武庚,任命微子啟為商國後裔的首領,立國於宋,並世世代代傳承下來。

由於其特殊的身份,風俗習慣、言談舉止、衣服裝飾等,難免與周圍的國家格格不入。再加上有叛亂前科,所以周圍的國家,與宋國的關係估計親密不到哪裏去,甚至,其周圍的國家,本身就肩負着監視他們的任務。

既然如此,齊桓公為什麼還這麼信任宋襄公呢?那是因為宋襄公有『讓國之美』。

宋襄公本來的名字叫滋甫,他還有一個庶兄生母地位低微,叫目夷又叫子魚,或司馬子魚。因為滋甫是嫡長子,所以被他的父親宋桓公立為太子。但是在其父病重之時,滋甫卻在父親面前再三求肯,希望把自己的嗣君國君繼承人身份給自己的這位庶兄。理由是:『目夷年齡比我大,而且忠厚仁義,理當接任下一任國君之位。』

那位目夷呢?同樣的高風亮節,堅決不接受太子之位,認為弟弟能夠讓國於人,就是天下最大的仁義,自己無論如何比不上,而且廢嫡立庶,於理不合。

宋桓公也是非常稱讚滋甫的兄弟之義,但是最終並沒有同意他讓位。於是在宋桓公去世後,滋甫即位,這就是宋襄公。

宋襄公也對得起自己的哥哥,即位之後,封其為『左師』【史記】記載為『相』,協助自己處理朝中大事。又封自己的另一個堂兄弟,素有賢名的公孫固為司馬,一起治理宋國。『兄弟齊心,其利斷金』,宋國的國力上升很快。

宋襄公即位沒幾天,連他的父親宋桓公的葬禮都沒來得及舉辦,齊桓公以天下霸主的身份,召開『葵丘會盟』,宋襄公趕來參加盟會。

就沖宋襄公這態度,就讓齊桓公對其大為讚賞。這位宋襄公對齊桓公的尊敬、重視的態度,幾乎快趕上齊桓公的『三寵』了。再加上其『讓國』的賢名,年輕的宋襄公被齊桓公另眼相看,也就不足為奇了。

在這一點上,齊桓公並沒有看錯人。

宋襄公八年,齊桓公病死,齊國內亂,諸子爭位,太子昭逃到宋國求援。儘管和齊國相比,宋國要弱小的多,但是宋襄公不負前言,率領宋國軍隊,並號召諸侯,共同出兵,協助齊太子昭回國即位。雖然宋襄公號召力不太強,不過好在還是有三個小國:衛國、曹國、邾zhū國,響應了號召。於是宋襄公率領四國人馬,護送齊太子昭回齊國。

齊國的高氏、國氏、管氏、鮑氏等大族,本來就同情太子昭,不贊同當時自己上位的公子無詭,於是裏應外合,殺死了公子無詭和豎刁,趕走易牙,迎接太子昭即位。

但是在以宋為首的盟軍退出齊國後,齊國又發生四公子不服太子昭,起兵作亂之事。太子昭再次跑到宋國求援,宋襄公又率軍打敗四公子的亂軍,這樣,太子昭終於得以即位,這就是齊孝公。

至此,宋襄公的名聲再上一層樓,達到新的高峯。宋國也因此更加強大。

那麼,宋襄公真的是這麼品德高尚、扶危濟困,沒有一點自己的私人目的?或者只是感激當年的齊桓公對自己的重視之恩、信任之情,為了完成當年的承諾,而無私的幫助齊國嗎?這位宋襄公也太偉大了吧?

宋襄公當然有自己的目的和這麼做的原因。那就是,宋襄公希望接手齊桓公死後留下的霸主之空位,甚至以此為契機,重新建立商朝。別忘了,這些人可是商國之後裔啊。

然而,接下來宋襄公的表現,卻盡顯其志大才疏的本質。

打開手機掃描閱讀

收藏 書評 打賞

上一頁
返回頂部